截至十月,美国国债在2025年已突破38万亿美元,创下新冠疫情时期之外主权债务增速最快纪录。随着投资者竭力揣测这对美元长期稳定性意味着什么,人们的目光再次转向比特币等有望抵御美元贬值和通胀的替代资产。
2025年会成为比特币最终确立终极对冲地位的一年吗?抑或其抗通胀光环仍更多源于期望而非实际表现?
美国国债危机持续恶化
债务快速累积主要归因于多重因素:持续预算赤字、美联储加息推高的偿息成本、人口老龄化,以及军事与社会项目的巨额支出。
彼得森基金会数据显示,年利息支付额已飙升至8800亿美元以上,预计2035年将突破1.8万亿美元。
经济学家警告,美国债务占GDP比重(目前约124%)正滑向危险轨道。虽然战时经济曾出现类似水平,但当前缺乏大规模支出后通常伴随的经济繁荣。
美国年度债务演变
以下为美国国债年度变化明细,包含总量概算及主要增长动因:
| 年份 | 债务规模(概算) | 主因 |
| 2021 | 28.42万亿美元 | 新冠疫情救助计划 |
| 2022 | 30.93万亿美元 | 通胀削减法案 |
| 2023 | 33.17万亿美元 | 利率上升推高借贷成本 |
| 2024 | 35.46万亿美元 | 信用评级下调 |
| 2025 | 38.00万亿美元 | 创纪录支出速度、人口老龄化、国防预算、高借贷成本 |
38万亿债务加剧美元贬值忧虑
当政府债务增速超过GDP(如2025年美国国债),往往引发货币扩张——即通过印钞填补财政缺口,长期将稀释货币购买力。
尽管2025年通胀较2022年峰值受控,但核心通胀仍超3%(高于美联储2%目标),实际工资增长停滞。当前真正威胁并非通胀骤升,而是随着更多税款用于偿债,美元价值正缓慢持续流失。
这促使投资者再度寻求比特币、黄金、国债等抗通胀避风港。
比特币稀缺性:对抗贬值的核心逻辑
比特币吸引力源于其2100万枚固定总量,使其免疫于增发稀释。
支持者认为,当政府滥发货币时,比特币的有限供应使其成为财富守护利器。这一特性在央行被迫大规模创造新货币时尤为珍贵。
过去十年,比特币价格轨迹常与流动性扩张呈正相关。例如:
这种模式确立了比特币作为受货币流动性影响的资产地位(随着美国年度债务持续增长,这种关联愈发明显)。虽未达到黄金等传统避险资产地位,但其表现与全球央行政策走向的关联性正不断增强。
一般而言,比特币在通胀预期上升但流动性充裕时表现强劲,在货币紧缩时期则随风险资产同步下跌。因此BTC作为对冲工具的最佳表现场景是资金泛滥期,而非利率限制期。
ETF推动机构采用提升比特币合法性
2025年除美国国债激增外,金融机构的活跃参与正使比特币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确立更稳固地位。本月机构采用方面出现多项进展:
管理1.77万亿美元资产的资管巨头普信集团近期申请主动管理型加密ETF;稍早前VanEck与贝莱德推出的现货加密ETF产品数周内吸金数十亿;VanEck近日还提交了与Lido stETH挂钩的质押以太坊ETF申请。
近期ETF申请激增(155项加密ETF申请待SEC审批)及现货比特币ETF等产品获批,正根本性重塑比特币的定位——从散户的另类投资转变为金融机构认可的合法资产类别,犹如二十年前黄金通过主流投资基金获得的身份跃迁。
质疑者:比特币尚未成为真正对冲工具
批评者指出,比特币仍呈现高波动性科技资产特征,与纳斯达克走势而非黄金高度联动。
金融评论员彼得·希夫与经济学家鲁比尼认为,比特币的波动性使其难称可靠避险资产。此外,近期超7亿美元加密杠杆头寸爆仓显示投机交易仍主导市场。
尽管2025年美国国债增长,但美元指数(DXY)保持强势,表明国际市场对美国国债及国库券流动性的信心尚未动摇。
展望:债务与政策决定比特币对冲角色
2025年比特币走势取决于三大关键:美国债务增量、美联储利率政策及投资者风险偏好。
若偿债压力迫使美联储重启量化宽松,比特币或迎暴涨;但若维持高利率抗通胀,市场可能降温。
尽管存在短期不确定性,比特币的核心价值主张(在政府过度印钞时保护财富)正获得更强说服力。美国债务越深,个人与机构对抗风险资产的需求就越迫切。
38万亿美元国债不仅是过度支出的警示,更暴露出依赖持续借贷的金融体系深层痼疾。对于能承受其波动风险的投资者,比特币正成为对抗美元贬值的潜在保险单。
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