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,《王者荣耀》围绕其社区生态的两次大动作,在玩家社群和行业内都引发了不小的关注。
一边,是王者荣耀主播联赛(下称“老王杯S2”)总决赛的热闹场面。这场由官方与平台联合举办的赛事,让虎牙、斗鱼、快手三家平台的主播同场竞技。随着比赛的落户,游戏内的“孙权三兄妹”相关版本内容,到线下的“农友节”集市,暑期的众多新鲜内容也一并云集在了苏州,整个苏州犹如成为了“王者痛城”。
这种线上线下、多领域联动的打法,让今年的王者主播联赛吸足了眼球。截至8月11日,全网相关话题的曝光量累计超过30亿,赛事相关词条更是登上了微博、快手等平台的热搜多达97次。
另一边,《王者荣耀》在抖音等平台开启了两场以主播为主体的带货。第一场是司马懿新皮肤的超前售卖。作为一次对主播生态发展潜力的试水,仅在抖音这一个平台,这款新皮肤的销量就接近70万套,流水近7000万元。
紧接着的第二场,是“老王杯S2”冠军队伍的专属皮肤超前返场。除了赛事荣誉之外,这也是官方开辟的一种新模式,给到冠军队伍更多流量和扶持。
把这两件事放在一起看,会发现它们共同指向了一个更深层的问题:一个成熟的游戏主播社区生态,未来的发展路径应该是什么样的?
对许多仍在搭建生态初期的产品来说,这个问题或许还为时过早。但对于已经走过十年的《王者荣耀》来说,有必要为这个问题寻找新的答案。在过去,它已经投入了大量资源,培育出一个相当成熟的创作者生态,也让众多头部主播得以涌现。而现在,它正立足于这个基础,开始尝试为生态里的平台和创作者们“再多做些什么”,为整个行业探索下一步的方向。
一场“反常识”的主播赛事
牵动了游戏、电竞、到IP线下的跨领域平台型整合
8月9日,老王杯S2总决赛在苏州市体育中心打响。相比上一届,这次落地苏州,给玩家带来了一次超乎以往的跨领域结合体验。
据公开数据显示,本届主播联赛决赛门票提前售罄,当日上座率达100%。现场不仅有SNH48前来助阵,当冠军队伍TuT获胜的瞬间,座无虚席的场馆里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,观众自发组成的人浪与赛场灯光交相辉映,将现场气氛推向了顶点。
而赛事的魅力,也不只局限在场馆之内。以这次主播联赛落地苏州为契机,《王者荣耀》进行了一次更多元和立体化的城市体验布局。
自7月中旬开始,一场以“夏日农友节”为主题的线下联动,就在苏州文旅的支持下全面展开:从覆盖全城的“痛城”体验,到多条精心设计的打卡路线和丰富的线下礼品。这一系列活动,巧妙地将王者夏日版本本就火热的三分之地英雄孙家三兄妹,与现实中曾是“东吴”故地的苏州结合起来,让玩家有了在线下与游戏元素亲密接触的机会。
而在主播联赛开启的这个周末,《王者荣耀》还推出了“夏日农友节·超级周末”的加码体验。在总决赛的外场,官方围绕玩家社群的“农”梗,专门开设了一个“夏日农友会”集市。集市上有丰富的线下活动和各种有趣的周边,并打出“我们农友就是这样的”口号,在各大社区平台广泛传播,让玩家们会心一笑。
回到主播联赛本身,也是不容小觑的。吕德华、韩涵、北慕……72位分属虎牙、斗鱼、快手三家不同平台的主播,被组成12支队伍同场竞技。值得一提的是,这次比赛采用了“跨平台混队”模式,每支队伍里都有来自三个不同平台的主播。
能感受到,这并非一场依靠顶流主播获取流量的表演赛,而是一次真正跨越了平台壁垒和粉丝基数的实力较量。它在为主播提供一个公平竞技舞台的同时,也让许多中腰部主播获得了登上大舞台的机会。这套打法,展现出的是一种更长线的思考——比起短期的流量变现,着眼于长线激活整个生态,显然更有价值。
当一个IP的活跃用户以“亿”为单位计算时,任何围绕它展开的官方顶级活动,就自带关注度。在平台之间为了抢夺头部主播、内容成本高企的行业常态下,“老王杯S2”提供了一个更聪明的选择:与其相互内卷,不如携手搭建一个顶级内容场景,共建、共享IP价值。
要让分属不同阵营的主播稳定地参与近一个月,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闭门集训时间甚至大于了主播日常开播时间。而“老王杯S2”之所以能做到,其根本原因,就在于《王者荣耀》这个IP为所有参与方提供了清晰且可预见的价值。平台和主播都清楚,参与进来,能实打实地共享到IP的巨大热度,这对自身的流量和品牌形象是一次正向的加持。
也正是基于这种长期的用户沉淀和文化渗透,《王者荣耀》才能以自身的品牌影响力为基础,为各平台搭建了这样一个共同成长、互利共赢的合作舞台。而在今年,通过与苏州更为整体的多样化场景体验打造,串联游戏体验与线下场景,串联平台主播与玩家粉丝,串联玩家趣梗与电竞体验,串联英雄情感和现实文化,让我们不禁好奇这种模式在明年又会带来怎么样的新惊喜。
坚持“生态合伙人”的长期主义
十年生态合作模式不断创新进化
在“老王杯S2总决赛”的前夕(8月6日),《王者荣耀》在抖音、快手、斗鱼、虎牙多个平台首次尝试了主播超前带货卖皮肤。
带货这件事不算新鲜,王者本身也是最早在直播平台开放带货的游戏之一,其运营多年的王者小店模式,一直为王者签约主播提供端内上架皮肤的同步分销窗口,主播、作者也能从中获得一定的收益。
但这次王者发起了一起超前于端内的抢先销售带货,像是在原本的基础之上,进行“新模式”的探索和尝试:在四个平台邀请了10位左右的主播参与超前购活动,但从结果来看,这次的尝试实现了一次标准的三方共赢:主播获得了官方导入的核心流量;平台获得了销售流水;而《王者荣耀》官方完成了生态扶持动作,新皮肤也获得了话题和热度。
在整个游戏生态链条里,主播和内容创作者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。他们是社群文化的塑造者,也是游戏日常热度的重要组成部分。而这一次,官方与他们的关系,正从过去内容层面的连接,转向了更深度的“生态合伙人”模式,并开始在这个模式下,为这些合伙人创造更多价值。
这次官方并不是将重点放在直接的商业分成上,而是在进行一次规模宏大的能力验证。它的核心,是官方把一款重磅新皮肤上线后的第一波,也是商业转化效率最高的流量,让渡给了参与这次实验的主播。这本身就是一种极为核心的资源倾斜。
这次验证的效果也非常直观。在抖音平台,仅司马懿一款皮肤,通过千年、阿水主播直播间的售卖就超过了68万单。虽然其他几个平台的数据并未公开,但基于抖音的这个成绩,已经足以证明这种模式的潜力。它向整个生态里的所有参与者证明了,这条路是能走通的,并且天花板足够高。它为主播这个职业的商业前景,提供了一个肉眼可见的、极具想象力的可能性。
而当这种“能力验证”被跑通之后,它为未来留下了一个巨大的想象空间。《王者荣耀》就有了从今天的“流量让利”,升级为“生态共赢”的可能。这种持续的、可预期的价值回馈,将为所有平台和主播提供一个更稳固的合作基础,也给了整个生态更大的空间,去与《王者荣耀》进行更深度的携手,共同将生态的价值做大、做强。
抖音主播@千年的带货直播,就是一个很有说服力的案例。在活动期间,他的直播间冲上了抖音带货总榜的第一名,在线超过10万+。值得注意的是,这份榜单是和平台内所有品类的头部电商官方直播间、主播直播间同场竞争的结果。
这个首次试水的成绩足够有含金量。它说明,一个足够扎实的游戏用户生态,是完全有能力在主流直播平台上,撑起一场不输给任何实体消费品的商业活动。
对于《王者荣耀》自身而言,这次成功的探索,也为“内容-信任-商业”这条转化路径的实现,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样本。它让外界有理由相信,这条路未来能为整个生态,带来持续且可观的价值,能让整个生态内的优质作者和主播成为可以在生态里收获流量、关注、粉丝支持以及实际收入的“生态合伙人”。
重构生态的背后
是十年“笨功夫”的长线运营筑底
王者荣耀主播带货能有这样的效果,其实并不让人意外。它建立在《王者荣耀》长期且系统的生态建设之上。可以说,所有看似突然的流量爆发,背后都是日积月累的“笨功夫”。
而这次创新演变的主播带货,其战略意义,或许远大于它的商业价值。官方想通过这次活动,向整个创作者生态,传递两个清晰的信号:
对于头部和潜力的中腰部的主播而言,这是一次明确的资源倾斜。官方愿意拿出像“新皮肤超前带货”这样的核心商业资源,帮助他们获得更多的曝光和价值认可;
而对于更广大的达人群体,这次活动则展示了一种新的可能性:鼓舞达人们通过日常高频的内容带货,获得项目组的让利,实现更稳定、更可持续的增收。
另外,对于游戏主播而言,比起打赏外,售卖游戏内的虚拟道具,也是一种更能被粉丝所接受的商业模式,反正也要买皮肤不如在支持的主播直播间购买,也更容易增加粉丝黏性。
当然,主播达人们之所以愿意信任并参与其中,源于官方在过去几年里持续的、甚至有些“不计成本”的投入。
在基础的层面,官方会主动为主播提供内容创作工具、最及时的信息、提供新英雄、新皮肤的体验资格,最为关键的是直接提供激励收益,仅暑期就上线超千万级现金规格的平台激励活动。让主播、创作者放心创作,解决生计问题。
在更深层次,则是官方在节点内容的策划上,对主播“个人IP”的深度参与。参与“农家乐”等综艺节目,成功让一批技术主播有了更接地气的形象;而之后的“高原三宝”公益直播活动,则是一次更深层次的价值塑造。这次活动有着新华社、地方文旅等机构的背书,它有效地帮助参与主播的个人形象,从单纯的游戏网红,向更具社会责任感的公众人物转变。
这些具体的事件,有效地帮助主播塑造了游戏技术之外更立体、更具正面价值的个人形象,也极大地增强了他们在玩家群体中的好感度和信任度。而当王者与抖音在2024年1月开放直播合作之后,这种成体系的培养成果体现得更加明显,千万粉丝级主播@千年的孵化,以及多位万级ACU主播的涌现,都离不开这些长期的投入。
可以说,正是这些日积月累的、具体的扶持动作,才最终构建了主播与粉丝之间深厚的情感连接。而这种连接与信任,也让官方今天有底气,去打造新的生态想象。
而在分析了这么多关于生态、商业的逻辑之后,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是,这次带货活动在玩家社群中引发的共鸣,可能同样超出了许多人的预期。
对于喜欢玩司马懿的玩家来说,这次官方主导的、充满仪式感的超前售卖,更像是一次“多年的期待终于得到回应”。在社交平台上,能看到大量类似的评论:“终于等到了我懿新皮肤”、“七年来的首款传说皮,这次我们该拿回属于我们的东西了”。这种强烈的归属感和情感宣泄,直接转化为了最原始的购买动力。
而当销售数字开始发酵时,玩家们又自发地当起了“数据播报员”。“一小时流水破2000万,三小时破4000万”、“半天卖出59万套”……类似的截图和帖子,在各个平台迅速传播。
这些自发的讨论,也让玩家重新认识到了《王者荣耀》。一个所谓的“冷门英雄”,一款尚未在游戏内正式开售的皮肤,其惊人的销售额,目前还只是来自抖音这一个渠道的数据。正是这种单一渠道就能撬动如此量级市场的表现,让许多玩家对《王者荣耀》这个IP能释放出的能量,有了更直观、也更震撼的认知。
可以看到,《王者荣耀》想做的,一方面,让这场“反常识”的赛事升级成为了链接多方的整合高光体验,打通平台间的壁垒、让粉丝和主播更亲密的互动、让线上游戏与线下场景有了更多链接的触点,让内容生态和粉丝共振的想象力变得更大;
二来,它通过带货新模式的“新实验”,为生态里的创作者们提供一个成为“生态合伙人”,与内容平台和游戏产品之间形成更稳固的合作关系、享受到生态所产生收益,实现更为稳固的三方共赢。当生态主播们、生态作者们获得了更多的曝光机会和更稳定的价值回馈,他们必然会以"合伙人"的身份,为《王者荣耀》内容生态的长期化、长青化添砖加瓦。
除了在做“反常识”、“新实验”的探索之外,我们也能看到《王者荣耀》在更具体的生态运营上,开始做得越来越精细。
近期,官方联合抖音、快手、B站、小红书等多个平台,发起的“萤火节”活动,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。
这个活动最有意思的地方,在于它首次用“赛道”的方式,将海量的创作者清晰地分成了八大类——比如“资讯、实况、IP二创、教学”等等。随后,官方在游戏内外同步开启投票,吸引了超1800万人参与。对于每个赛道涌现出的创作者,官方则会提供后续一系列的资源扶持和官方活动机会。
显然,官方对自己内容生态的运营正在走向更精细化的模式,试图为不同类型的创作者,都提供一条更清晰的、能被看见的成长路径,从而让整个内容生态的结构变得更多元、也更具活力。
这或许才是《王者荣耀》布局更深层的思考:当平台和主播、作者都能在这个生态里获得持续的成长时,所有参与者都能看到清晰的、可预期的未来,一个更长久的、多方共赢的局面,才有可能真正地建立起来。
结语
综合来看,《王者荣耀》近期的一系列动作,它的意义并不是单纯做商业模式的探索,而更多在于对生态的持续扶持和建设。王者在向行业大众展示,一个庞大而成熟的生态,可以如何继续保持开放、长青地走下去。
平台联赛和主播带货在如今并不新鲜。作为行业里最早开始尝试这些的游戏之一,《王者荣耀》如今仍在以长期主义的思路,不断探索着新的模式。它正在将自己的社区生态,变得更开放、更多元,也更具复合性。而这一切,最终都落实在为生态伙伴创造价值上:它为平台创造了新的合作机会,也为主播的长期发展,提供了新的可能性。这种“价值共享”的思路,正在让生态里的所有人都感受到,跟着这个IP走,是一件有未来的事。或许,一个IP真正的生命力,最终不体现在它自身有多强大,而在于它能让多少人因它而变得更好。
或许这也在说明,一个IP真正的价值壁垒,可能不只在于产品本身,更在于其所营造的那个繁荣、健康,且能让所有参与者都获得回报且可持续循环的生态故事。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