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名XRPL验证节点运营者、XRPCafe联合创始人Vet提出一个不可忽视的现实视角:当2100万枚BTC全部开采并流通后,比特币与XRP在经济模型上将趋于一致。从长期来看,代币进入流通的方式并不关键——尤其当两种资产都具备总量恒定和可追溯特性时。
持此观点者并非个例。法律分析师Bill Morgan同样指出,关于"挖矿/预挖"的争论本质上是意识形态之争,而非实用主义考量。
在他看来,核心问题在于流通代币是否有明确上限,以及分配机制是否透明。XRP在这两点上都符合标准:总量1000亿枚且采用托管释放机制,正如比特币通过硬顶限制总量。
数据胜于雄辩
当前市场数据比任何"纯度测试"都更具说服力。比特币现价约11.4万美元,流通量1990万枚;XRP价格接近3美元,公开市场流通量逾590亿枚。两大网络每日都在处理巨额资金流动。
正如Vet所言,预挖不过是"将必然发生的进程加速完成"——同时还避免了工作量证明机制长期消耗的能源成本。
因此,尽管加密圈仍在争论陈年旧事,但真实市场需求显然更关注代币的流向,而非其诞生方式。
相关文章